本文目录
鞘翅目昆虫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1、鞘翅目常见昆虫(俗称):天牛、瓢虫、萤火虫、屎壳郎、斑蝥、独角仙、吉丁虫、芫菁、金龟子、锹形虫、叩头虫、龙虱、米象。
2、鞘翅目(学名: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种类繁多,系统复杂。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共4亚目(原鞘亚目、菌食亚目、肉食亚目、多食亚目),178科,33万种,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3、鞘翅目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鞘翅目的下属分类有哪些
鞘翅目的下属的亚科是:原鞘亚目、菌食亚目、肉食亚目、多食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为昆虫纲最大的一目,通称甲虫,因昆虫体壁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而得名。世界已知约33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昆虫总数的1/3,我国已知约近7000种。鞘翅目下分为四个亚目。
原鞘亚目
前翅有背侧缝;后翅有小纵室;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能活动,第1可见腹板不完全被后足基节分割开。幼虫无尾突。仅包括1总科。
灰纹长扁甲。
长扁甲总科。
菌食亚目(藻食亚目、粘食亚目)
小型甲虫,触角棒状;前胸具背侧缝;后翅具纵室,边缘有长缨毛;跗式为3-3-3。取食藻类。仅包括1总科。
球甲总科。
肉食亚目
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将第1腹节的腹板完全分割开。绝大多数种类捕食性,少数植食性。仅包括1个总科。
步甲总科。
多食亚目
前胸无背侧缝;后翅无小纵室;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也不将第1腹节腹板划分开(即腹板为完整的一块,其后缘横贯整个腹部)。食性杂,食植物、粪便、动物尸体、腐植质等。包括18~19个总科。
花甲总科、隐翅甲总科、水龟甲总科、金龟总科、泥甲总科、吉丁虫总科、叩头甲总科 、花萤总科、皮蠹总科、长蠹总科、筒蠹总科 、郭公甲总科、扁甲总科、拟步甲总科、叶甲总科、象甲总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8-1-16]
鞘翅目昆虫有哪些特点
鞘翅目:即各种甲虫类,如步甲、叶甲、瓢虫、天牛、象鼻虫、吉丁虫、叩头虫等。此类昆虫是昆虫纲中数量最多的类群,身体小至大型,体壁和前翅都硬化如铠甲以保护身体;后翅膜质或退化,口器咀嚼式;完全变态,既有许多植食性害虫(金龟子、叶甲、象甲等),又有捕食性天敌(步甲、虎甲、多数瓢甲等),还有粪食性益虫(屎壳螂)。
本目害虫类为害方式多样:①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吃光叶片(叶甲类及铜绿金龟子等);②咬食芽、蕾、花及嫩叶(灰象甲、小青花潜、苹毛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等);③啃食果实(梨虎、白星金龟子等);④地下蛀根及新播的种子(蛴螬、金针虫、拟地甲、稻象甲等);⑤蛀茎为害(天牛类);⑥串皮为害(吉丁虫、小蠹虫类);⑦蛀食仓储粮种(米象、豆象、谷盗类等)。
常见的昆虫种类图片
1、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等。
鞘翅目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鞘翅目昆虫主要有各种叶甲、花金龟、步甲、虎甲、阎甲、葬甲、粪金龟等。

2、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
鳞翅目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为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惹人瞩目的昆虫。
中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蝴蝶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
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方式。

3、双翅目
双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双翅的昆虫主要包括蚊、蜢、蚋、虻、蝇等。

4、膜翅目
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膜翅目昆虫主要是各种蚁类和蜂类。

5、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
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半翅目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独立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

以上就是关于鞘翅目昆虫有哪些,鞘翅目昆虫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的全部内容,以及鞘翅目昆虫有哪些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