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

本文目录

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

阿昌族的民族特点:

1、阿昌族喜戴银饰,男女皆然。银饰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而且往往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民间还认为用银子做饰物佩戴,可以消灾避邪,使人吉祥平安。

2、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

3、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

4、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

阿昌族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图1

5、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6、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

7、阿昌族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在传统节日会街节中,小伙子们便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则身着娇艳的民族服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

阿昌族的特点和风俗简介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颜色跟是鲜艳无比。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 阿昌族服饰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

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民族有哪些 特点呢

1、景颇族的特点:

(1)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为生计的民族,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玉米、小麦、粟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八角、草果、香茅草等。

(2)景颇族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间的小平地,少数居住在坝区边缘地带。一般村寨规模大多在40至60户之间,上百户的村寨屈指可数。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坝子和河谷,靠坝一端,称为“寨脚”,靠山一端称为“寨头”。

(3)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烹饪方式包括舂、烧、烤、煮、蒸、拌、揉等几种类型。

(4)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服饰各支系相同,均着黑色对襟短衣和黑色宽管长裤,戴黑色包头。

阿昌族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图2

2、阿昌族的特点:

(1)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使用汉字。阿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2)阿昌族多种宗教并存,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阿昌族每个村寨中,均有“庙”或“塞”供奉神灵。

(3)阿昌族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

阿昌族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图3

3、德昂族的特点:

(1)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

(2)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

(3)在住室方面,德昂族以竹楼著称。长期以来,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式。

(4)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

阿昌族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图4

扩展资料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

15-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族杂居。现在的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

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后者创制于1957年。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和特点

1、云南陇川、梁河是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区。村寨依山傍水,寨内房屋排列整齐、集中,寨内巷道中间皆铺石板,方便雨天时行路。进出村寨皆有带门廊、石凳的寨门,以便行人纳凉歇息。

2、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昌族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清时期的老宅皆以楠木建造,数百年不朽、无虫蛀。受汉族文化影响,传统民居大都是土木石结构的三合一照壁或四合院落。正房建在长方石条加土方垒起的屋基上,屋基下为院坝,以三层石阶上下。正房三开间,四排五柱,中柱起脊,形成双斜面屋顶,上覆凹型青瓦。后墙和两侧山墙以土坯砌筑,外面不抹泥,左右是厢房或照壁。

3、室内隔墙均为木板,中间一间为堂屋,有一米多宽的吞口,六扇雕刻的木板门,平时只开中间两扇。两边的檐柱头有粗犷的木雕。吞口有走廊的作用,一般左侧角设脸盆架以供洗漱,板壁上挂小镜框以便梳妆,旁边挂着家人的照片。有的摆着缝纫机,有的放藤椅小憩。右侧放临时的农具,挂衣服,板壁上贴着影视明星的招贴画。堂屋正面板壁是通高的木雕佛龛,供奉佛像和傣文的经文,龛楣上贴着三至四层挂钱,下面有烛台、香炉。左侧摆着电视机、热水瓶、茶桌,板壁上挂着户撒刀和手工编织的背兜,右侧有专供老人休息的床或藤椅,也有的砌火塘,火塘的小土台上放着炒菜的调料、火柴和照明灯具。

4、厨房大都在左间,地中间横砌土台锅灶,上面是两口大铁锅。靠后墙是炊具、餐具,前面是石碓,平时捣猪饲料,节日捣粑粑,用石碓捣的辣椒面也格外好吃。右间大都是家长的居室,只放木床。两侧厢房与主房分离,木板梯上下。一侧下层是猪圈、牛栏,上边存干草;另一侧下面堆放粮食、烧柴、摩托车,上层是未婚子女的卧室,有廊道、腰栏。院落小的,在主房对面设牛栏,砌土坯墙围成独立的合院。

以上就是关于阿昌族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主要特点风俗文化的全部内容,以及阿昌族特点是什么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23日 11:03
下一篇 2023年06月23日 11:05

相关推荐

  • 硼酸水是什么,蹦酸溶液3%是什么

    本文目录1.蹦酸溶液3%是什么2.硼酸溶液和生理盐水的区别3.汽车加完油油箱里能加硼酸吗4.硼酸水是什么东西?蹦酸溶液3%是什么H3BO3硼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微带珍珠状光泽的鳞片,有刺激性,可以用作化学试剂和生产蟑螂、甲虫杀虫剂,在医药上用作止血和防腐剂。硼酸未被允许作为食…

    常识分享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