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道教名山有哪些
1、道教仙境-龙虎山;
2、神秘空灵-武当山;
3、道教发源地-青城山;
4、白岳仙关-齐云山;
5、道教圣山-终南山;
6、道教仙都-三清山;
7、道教第一山-崆峒山;
8、道教祖山-鹤鸣山;
9、道教仙国-老君山;
10、道教圣地-罗浮山。
名山简介
1、龙虎山:据传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因此得名,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其中属天门山最高,海拔达1300米,龙虎山将我国丹霞地貌景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2、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方圆400公里,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有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
3、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时称“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着“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道教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开始
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被认为是道教初创,张道陵被称为张天师,天师之位在鹰潭张家代代相传,后世把第一位张天师称之为老祖天师。张天师的张氏家族与孔子后世的孔氏家族,被称为南张北孔,都是历朝历代接收朝廷册封的。
汉末魏晋时期是我国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末的政治风气以及魏晋玄学的社会购货直接影响着道教的行为方式和存在认识。它们虽然同出于对老庄学说的认识,但竹林七贤等人的行为方式在道教人的行为规则上有重要的先风之要。
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扩展资料: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演变为道教的斋醮科仪。
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其证据之一便是《山海经》。该经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及宗教信仰,其内容相当丰富和系统。
它为道教仙学的远源提供了依据。《山海经》中,提出了长生信仰;提出了神仙与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记载了祭祀的祀礼及奇异的方术。
道家,儒家,孔家发源地是哪里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伏羲一划开天,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介绍,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这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以老子、庄子,杨朱等为主要代表主张“虚无、自然、无为、守静、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尤其重要的是,道家虽有经典著作,可思想并不圈囿于著作之中。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这也再一次的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道家作为学说,没有发源地。道教发源地在四川鹤鸣山。儒家学说(the Confucianists),或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尤其重视“刑德之治”,其终极思想是:外圣内王。儒家尤其重视伦理道德关系。发源地应该可以说是孔子降生地山东曲阜吧。
道教发源地是哪里
问题一:道教的发源地到底是哪里? 道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并完全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学道、修道、成道而乘龙升天,被誉为道教始祖。周代时老子阐释至道经义,奠立道教思想,而张道陵首倡把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理论源头,因此,要追溯的话,老子可谓是道教道祖。
道教发源地有的说是座落于成都大邑县鹤鸣山的道源圣城,《华阳国志・汉中志》中说“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三国志・魏书》、《后汉书・刘焉传》中亦有类似记载。鹤鸣山为中国道协认可、举世公认的道教发源地。
有的说是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的龙虎山。公元初年中国道教第一代天师东汉张道陵携弟子王长直由仙鹤导引入山,潜心修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现,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传教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 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从此,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道教组织开始形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至今。
问题二:道教首创的山是哪座山? 我是个道士
道教没有这样的说法
道教的发源地(发祥地)是鹤鸣山
昆仑山是西王母的道场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问题三:中国道教发源地是的什么山。。??? 鹰潭的龙虎山是道教发源地
问题四:陕西省那座山是道教发源地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道教的发祥圣地,位于陕西省境内。周代把终南山、太白山统称为:太乙山。总面积1074.85平方千米,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
终南山有两条古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二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终南隐士
正是因为终南山的这些特点,使得终南山历代多有隐士,据统计现有隐士五千余人。知名隐士有: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文始真人――尹喜
西周元勋――姜子牙
正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出生于陕西西安周至县赵大村,隐居得道于终南山。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司掌世间财源。
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赵公明
古文献和古诗中所说得赵公明在终南山得道,佐证了赵公明出生在道教祖庭楼观台东北处赵大村并在楼观和田峪道观中隐修的史实。
商山四皓――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仙家――汉钟离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
麻衣子――李和
药王――孙思邈
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陕西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仙家――吕洞宾
华严宗师――杜顺
诗佛――王维
仙家――刘海蟾
文财神――刘海
全真圣祖――王重阳
王重阳(1113年― 1170年),字知明,道号“重阳子”,京兆咸阳人。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被尊为道教的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与北五祖之一。
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大定元年(1161年),在终南山下南时......>>
问题五:道教发源地在哪个省 道教发源地在山东省
山东省威海市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金元时期,王重阳收邱处机等“北七真人”为徒在此传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王重阳也因此得成正果,成了全真派开山鼻祖。道教全真派在此发祥后,迅速传播,成为元、明两朝的正统教派,倍受推崇,盛极一时。因此,圣经山又是一座天然的道教博物馆,山上道教遗址遍布。如“天然老子头像”,“圣经摩崖石刻”、“混元殿”、“卧仙石”、“众仙坟”、“聚仙台”、“会仙桥”、“老君庙”、“玉皇阁”、“东华宫”、“三清殿”等等,景点达46处之多,可谓满山皆神话,无处不天机,自古便被誉为人间仙境,游人不绝,留下了数不清的诗文墨迹。
问题六:道教发源地在哪啊 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
问题七:道教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信仰历来很盛。据文献记载,早在道教形成前已有许多高逸之士隐修于此,著名的如李八百、严君平、费长房等人。这些高逸之士后来都被纳入了道教的仙真之中。汉顺帝(126-144)时,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入蜀,居于鹤鸣山中,借太上老君口御造作道书,并广泛吸收川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所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三国志・张鲁传》),是为道教实体教团的产生,也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形成。因张陵自称“天师”,也称“天师道”。张陵所居的鹤鸣山及其早期活动的青城山,就是今天大邑境内的鹤鸣山与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故历来有大邑为道教发源地,青城山为道教发祥地之称。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道家发源地,道教名山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以及道家发源地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