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蒙姓氏怎么读
蒙的读音:méng,声母m,韵母eng,读第二声。
蒙姓是中国的姓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主要渊源有三个,一是出自以蒙山名、蒙侯官名为氏;来源于三皇之首包羲后裔高阳氏;二是避难改姓,三是为他族改姓。
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山东蒙山、广西平南、重庆,河北衡水饶阳县,贵州毕节黔西,大方羊场片区等地,历史名人有楚国大夫蒙觳、秦朝著名将领蒙恬、秦朝著名文官,参谋蒙毅;当代名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司令员蒙进喜等都是蒙姓的主要代表。

扩展资料:
姓氏名人
1、蒙觳: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国家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2、蒙骜: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均为秦国名将。
3、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 ,父蒙骜 、子蒙恬、蒙毅皆为秦名将。公元前224年作为裨将军和王翦带兵六十万进攻楚国,击破楚军主力于蕲 ,楚国大将项燕于此役战死。公元前223年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
4、蒙恬:秦朝著名将领。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蒙恬怎么读
méng tián。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因其改良过毛笔,也被誉为“笔祖”。

蒙恬读作méng、tián。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因其改良过毛笔,也被誉为“笔祖”。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统一后,其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后率军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构成防御镇守北方,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公元前210年,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秦将军蒙恬怎么读
[méng tián]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1]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1]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觉得可以的话给个采纳呗~
蒙怎么读
蒙的三种读音分别是:méng、mēng、měng。

分别组词如下:
1.蒙蔽
[méng bì]
隐瞒真相,使人上当:花言巧语~不了人。
2.弥蒙
[mí méng]
形容烟雾等茫茫一片看不分明:云雾~。硝烟~。
3.发蒙
[fā mēng]
犯糊涂;弄不清楚:一人一个说法,听得我直~。
[fā méng]
旧时指教少年、儿童开始识字读书:~读物。
4.蒙古包
[měng gǔ bāo]
也叫毡包、毡帐。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圆顶帐篷。

以上就是关于蒙恬怎么读,蒙姓氏怎么读的全部内容,以及蒙恬怎么读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