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东北历史是什么国家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武汉市是三国时期的哪个地方
武汉三国时名为江夏郡,魏吴蜀三国共治之地,属于吴国。
1、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2、东周时,武汉一带便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西汉时汉阳归属沙羡县。而武汉城区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
3、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并在城内黄鹄矶处修筑瞭望楼,取名黄鹤楼。
4、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作为郢州的治所。

扩展资料: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驻地。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构成滨江滨湖的水域生态环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洋务运动促进了武汉工商业兴起,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武汉属于三国哪个国家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谢谢啦```
解析:
汉口属江夏郡,属魏。武昌原为鄂县,孙权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曾把吴都迁于此。当然属吴了。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三国时荆州的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属魏地;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102县属吴地。
说明一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荆州,以南阳西为南乡郡,辖八县。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公元219年孙权夺取荆州后,刘备在荆州就没地盘了。
三国时武汉属于哪个国家
属于吴国和魏国分别管辖。
今天的武汉市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武昌、汉口和汉阳,也就是俗称的武汉三镇。
三国时却没有这个细分,武汉属于荆州,按照郡分属于荆州下面的江夏郡。魏国和吴国行政上都设置了江夏郡。以长江作为分界线,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属于魏国,长江以南的武昌属于吴国。
以上就是关于在古代武汉属于哪一个国,东北历史是什么国家的全部内容,以及在古代武汉属于哪一个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