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什么是小康社会
1、人均生产总值
要达到小康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必须超过3000美元,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要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8万元。
3、农村家庭纯收入
要达到小康水平,必须确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就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要达到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要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要到达小康水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
要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化率必须要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
要达到小康水平,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必须要达到20%。
8、大学入学率
要达到小康水平,大学入学率应该达到20%。
9、医生人数
要达到小康水平,要保证每千人中的医生人数为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要达到小康水平,要保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以上。
小康是什么
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指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求经济更发展,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

小康社会的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
4、恩格尔系数低于百分之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百分之20。
8、大学入学率百分之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百分之95以上。
小康社会是什么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指的是什么标准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1]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小康社会具体指什么,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全部内容,以及小康社会具体指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