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峨眉山有哪些道观
在魏晋以前,峨眉山多道观。至魏晋时期,传说普贤菩萨在此显迹以来,峨眉山大兴佛教,道家逐渐式微,一些道观也被改为了寺庙。纵观峨眉山,大小寺庙众多,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清音阁、牛心寺、白龙洞、万年寺、息心所、初殿、华严顶、洪椿坪、仙峰寺、遇仙寺、接引殿、太子坪、金顶卧云庵……而这些,哪些是道观,哪些是寺庙,哪些是道观改为寺庙的呢,而各大寺庙的来龙去脉你可清楚?色哥为你一一盘点一下。本主题一篇太长,害怕扰了各位驴友的兴致,所以分两篇讲述,请朋友继续关注。谢谢!
康熙御题“峨眉山”
大佛禅院 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
大佛禅院于2008年12月14日举行峨眉山大佛禅院开光法会暨落成庆典,正式对外开放。禅院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成为集培育僧才、专精修证、佛学研究、弘法利生等于一体的无上道场。如今的大佛禅院,已经成为以该寺院为核心的佛教文化 旅游 景区,集宗教朝拜、 旅游 观光、生态体验、城市休闲为一体。
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报国寺 历史 上经过数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维修、扩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使报国寺更加庄严。
报国寺离市内约7公里,冯玉祥将军曾题写“名山起点”四个大字。报国寺原址在离现址不远的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当时寺内供奉着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春秋名士陆通,取儒、道、释三教会宗合祀之意。清顺治年间(1644-1661)移址至此重建。后经两次扩建,成为五重殿宇、亭台楼阁俱全、布局典雅的宏大寺庙。寺院山门“报国寺”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题,大臣王藩手书。
雷音寺于四川省峨眉山玉女峰下解脱坡,距伏虎寺约二公里。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白无暇太师所建,名为“观音堂”万历初年改马“雷音寺”。清朝初期又更名为“解脱庵”。相传入山至此可解脱麈世烦恼,出山到此可解脱险阻,故名为“解脱庵。”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并改寺名为“雷音寺”。
雷音寺现存一个院落,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门匾“雷音寺”及楹联为乐山李道照手书。
雷音寺位踞高岗,面临危崖,树木繁盛,环境幽雅。该寺所在山下有一座解脱桥,横跨於瑜珈河之上。
峨眉山大庙飞来殿原本就是道教活动场所,始建年代无考。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重修,取名天齐王行庙;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再建,取名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明代嘉州太守郭卫宸根据宋淳化四年和元泰定四年碑文记载“庙之经莫能究,淳化、崇佑断碣云,庙址神所自择,当一夕有风雷之变,迟明小殿巍然,自是民无疾疠,年谷丰登”,信手书写三个大字“飞来殿”。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峨眉山天台俺和尚借居此处,始供佛像,取名飞来寺。由于这里佛、道共处,杂神群祀,香火鼎盛,清初俗称“大庙”,大庙飞来殿就此延续至今。2012年11月,道教教职人员正式入住大庙飞来殿,恢复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道观正式命名为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
万年寺位于金顶的正对面,是峨眉山最古老的寺庙,常年香火鼎盛。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寺庙始建于东晋,原称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时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 寺院内有一座仿印度热那寺所建的极富异域风情的佛教建筑,在峨眉山众多的中式寺院建筑中显得独树一帜。 寺中环境清幽,留存有大量 历史 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峨眉山洗象池是1983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由仙峰寺上行25华里,明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由行能禅师(号泓川老人)改建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钻天坡和寺后罗汉坡道路,并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相传普贤菩萨骑象经过时,白象曾经在水池中沐浴,故改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现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藏经楼、客寮等。
仙峰寺,位于峨眉山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灾,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
洪椿坪位于宝掌峰下,海拔1120米。
洪椿坪晋时(公元3世纪)为印度和尚宝掌禅师结茅静修处。宋代建寺,称千佛庵。明代初年(约1369)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椿坪原名“千佛庵”,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楚山性一禅师开建,万历年间得心大师重修,法词锐锋法师绩建,历二十年,名“千佛禅院”。此地多洪椿树,地名“洪椿坪”,人皆化以为寺名。清顺治年间,峨云禅师扩建。乾隆四十三年(1773年)焚於火,以后逐次修复。民国四年(1915年),寺僧心捷、心全重修大雄宝殿。二十七年(1938年),大明、悟定、济悟合力维修。建国后,1953年、1974年几经整修,1985年起监院普金、照观、胜宗等相继增建客房,完善寺庙配套建设。1983年,国务院颂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伏虎寺,又称神龙堂、伏虎禅院、虎溪精舍,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的“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唐朝时名牛心寺,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明朝时期,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
历史 上,该阁曾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此外,阁前有“接王亭”。《峨眉伽蓝记》称:“阁下旧有接王亭,王者孰谓,谓御前头等侍卫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说,当年,海清伍格亲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为了迎接他,“拆掉旧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古延福院,也称后牛心寺,寺以牛心岭而名,海拔高度958米。该寺创建年代较早,据传唐时罗汉和尚初参香林,澄远和尚曾在洞中习静。宋代继业三藏法师重建,但规模不大。现存寺院建筑建于民国元年(1911),深居密林,环境幽静。 历史 上许多高僧来该寺居修研习。寺后有一岩洞,是唐贞观年间(627 649)我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隐居之地。孙思邈采草药于山中,在洞中炼丹以求真方,为成就《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真人丹经》著名医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岩洞遗址尚存。
牛心寺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全寺由前殿(弥勒殿)、主殿(大雄宝殿)、厢房组成。主殿当心间为抬梁式构架,其余为穿逗式结构,一坡水,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垂带式踏道,坐二级平台,前后高差3.3米。
神水阁,又名圣水阁。原为明代巡抚吴用先别墅。明万历年间易名圣水庵,清顺治年间改名神水阁。阁以泉名。有旧室五椽,布局灵活,建筑体量适当,装修简洁,具有浓郁的峨眉山地方色彩,现基本完好。神水阁外,有一泉池即神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周围山寺树木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中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被视为山中圣泉。神水池背靠一巨石,此即“大峨石”。上有宋代陈抟老祖草书“福寿”二字和唐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书“大峨”二字,又有明代所刻楷书“神水”二字。
广佛寺也名慈云寺。位于前牛心岭下,距清音阁约200米。该寺斜卧白云峡,傍依牛心岭,海拔725米。创建于宋,名牛心院。明万历年间重建,名广福寺,也称牛心别院。明崇祯末年(公元1643年),主体建筑朽败,仅存别院一厢。清康熙年间峨云禅师复修。
1990年10月,广福寺交还僧人管理,峨眉山佛教协会恢复了殿堂、佛像、客舍僧寮,现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及附属房屋。寺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玉雕像和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玉雕像,是全山仅有的一个以玉佛组成的殿堂。
峨眉山有什么好玩的
峨眉山(门票)有什么好玩的,峨眉山有哪些景点?
峨眉山中的大小寺庙约有30座,寺内的珍藏品数不胜数,信徒香客络绎不绝。这里山势崎岖陡峭,四季风光各不相同:春天可以品杜鹃花开,夏季可游山避暑,秋季赏红叶满山,冬季观瑰丽的雪景。无论你何时来到这里,峨眉山都有能打动你的美景,不会让你失望!
值得一去的景点
秀甲天下——峨眉山
峨眉山地势非常陡峭,重叠的山峰雄伟壮丽,说它秀是对她最好的评价。峨眉山上经常被云雾笼罩,仿佛身处仙境,更是让这座神山妩媚多姿。春天里看万物生长,郁郁葱葱;夏天赏百花斗艳,万紫千红;秋天望满山红叶,秋意满山;冬天观白雪皑皑,素裹银装。站在峨眉山顶往下远观,纵然有一览众山小的既视感。
佛教中心——报国寺
报国寺地处四川省峨眉山脚下。作为入山的门户,报国寺既是峨眉山的起点,也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报国寺内藏有保存完整的藏经,又被称为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整座寺庙占地约有六十亩,寺庙正殿有四重,一院一景,层层深入,都是依山而建,无不令造访者蔚为感叹。
峨眉第一风景——清音阁
清音阁是峨眉山的另一座寺庙,与报国寺不同的是,这座寺庙有山有水有诗意。在清音阁,你可以闻到花草的香气,可以听到清泉的流淌,还能抚触到各种形态的碑石。来到清音阁的游者都喜爱这里多重的感受。
奇观盛景(日出、云海、金顶、佛光)
金顶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金顶上有高达48米的十方四面佛,金、银、铜殿、舍身崖等著名景点,当你站在这里极目远眺,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成都平原、贡嘎雪山。这里是全山寺庙和经典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方。
这里的日出和云海已经非常壮观,而佛光更是值得期待。佛光的出现要阳光、地形和云海等众多自然因素相结合,只有在极少数具备了这些条件的地方才可欣赏到。到了夏天或初冬的午后,金顶下云层中会隐现一个彩虹光环,中央虚明如镜。观者背向偏西的阳光,有时会发现光环中会出现自己的身影,在金顶,平均每五天左右就可能出现一次佛光。
峨眉山生态猴区
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洪椿坪下、清音阁上的一线天附近,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自然野生猴区。猴区内设有栈道、凉亭、索桥,以方便游人观猴、逗猴。猴王们是峨眉山真正的主人,颇有灵性,也不乏凶悍,戏猴时可以在猴粮销售点提前买一些猴食,同时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
更多关于峨眉山有什么好玩的,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551ad161573007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峨眉山有多少寺庙
1、峨眉山景区内现存寺庙30处,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2、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八大寺庙。
3、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佛教传入峨眉山,始于晋代。印度高僧宝掌和尚,最早结茅庵于金鸡峰,后遂改名宝掌峰。尼泊尔阿婆罗和尚,以树皮盖殿于海拔2300多米的八十四盘之上,名为化城寺,俗称木皮殿。
4、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尼姑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
峨眉山在中国的哪个方向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盘旋,直上云霄。二峨山又名绥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白云岩等构成三峨山又名西山,位于乐山沙湾镇西南。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里,峨眉山市区北五公里,海拔982米。

扩展资料:
峨眉山成为四大佛教名山的原因:
1、历史因素:
6世纪中叶,世界佛教发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转向中国,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中心,佛寺的兴建便应运而生,历史上寺庙最多时曾多达100多座。
2、艺术价值因素:
9世纪中叶,宋太祖赵匡胤,派遣以僧继业为首的僧团去印度访问。回国后,继业奉记来山营造佛寺,译经传法,铸造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今万年寺内,成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艺术价值极高。
3、佛教文化兴盛: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中,峨眉山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瑰宝,也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景区内现存寺庙30处,建筑面积约10万亲平方米。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峨眉山有多少寺庙,峨眉山有哪些道观的全部内容,以及峨眉山有多少寺庙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