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普天同庆下一句是什么
横批:普天同庆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历经千余年的传承,我国的对联文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明清以前,中国主流文人的创作主要以诗词为主,唐诗宋词文学史观诞生就是在文人大量创作的基础上才会诞生的。
但是,随着诗词的衰落,曲艺等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学形式渐渐成为了创作主流,对联也就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由于乾隆皇帝的特殊爱好,为了逢迎圣意,文人们渐渐开始书写对联。
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对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便是回文。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古代对于文学作品的严格要求,所以,很多文学都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对联虽然贴近大众生活,但是,也有严格的平仄对仗。如果再加上回文的要求,那恐怕就非常困难了,水平一般的创作者基本上是没有办法书写回文对联的。
其实回文的形式不仅仅在对联中出现,事实上回文还曾经在诗词中出现过。

国庆家庆普天同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
国庆家庆普天同庆庆十八的下联是振兴新兴神州复兴兴二九。
对联必有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对联的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古代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代的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普天同庆下一句是什么
1、普天同庆的下一句是万事如意。普天同庆,意思是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出自《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2、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更多关于普天同庆下一句是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d48c7161609117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普天同庆下一句是什么
万事如意。
普天同庆,汉语成语,拼音是pǔtiān tóng qìng,意思是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出自《三国志·魏书·郭淮传》。

简介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国家有令人高兴的事示例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以上就是关于普天同庆下一句什么,普天同庆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普天同庆下一句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