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本文目录

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桑榆,原本指的是桑树和榆树,《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所以因为文学形象,后来这个词多代指“日暮"或者“晚年”。有的诗词里也比喻事情的最后阶段,比如:《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桑榆非晚,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g yú fēi wǎn,意思指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出自《滕王阁序》。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ōng yú yǐshì, sāng yú fēi wǎn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成语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译文:虽北海然遥远,乘着大风仍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未来奋发也不算太晚。

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图1

《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句子

1、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译文:时机和命运都不好,在人生道路上遭遇许多不幸。

2、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译文:杰出的人出生或者经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便会成为名胜之地。

3、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译文:君子都能安于清贫的生活,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天命。所以他们对命运能泰然处之。指愿意顺应天意安排,安于贫困,不做非分之想。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译文:即便喝了贪泉中的泉水,仍然觉得神清气爽,身处在干涸的车辙之中,仍然很欢乐。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落霞同孤雁一同在空中飞翔,秋天的江水和天空连城了一片。

桑榆的寓意象征意义是什么

桑榆,原意指的是桑树和榆树,因出现在多种文学作品中,后来这个词多代指“日暮"或者“晚年”,因为日落时,夕阳光照桑榆树端,因此有日暮、晚年、日落黄昏的象征意味。

桑榆的寓意象征意义

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图2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中的桑榆象征的一般也是黄昏、日暮。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意味,比如还有胜利、希望等意思。桑榆与东隅相对,东隅意指东边的日出,桑榆则代表西边的日落。

为什么用桑榆比作日暮之意

桑榆本指桑树和榆树,唐代李贤注《后汉书·孟尝传》:“谓日将夕,在桑榆间,言晚暮也。”释译:夕阳西下,处于桑树榆树之间,故以桑榆喻傍晚。后又转喻人的晚年,日落在西方,所以又以桑榆喻西方。

“莫道桑榆晚”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

原文: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图3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实际上等于退出了政治舞台;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

这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在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之后;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两人又是诗坛宿将,自然少不了诗歌唱酬;由于又都垂垂已老,并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怜。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诗词赏析

此诗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

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出处

“桑榆”的出处:出自南朝宋文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翻译: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1、“桑榆”本义:指桑树与榆树。

2、“桑榆”的喻意: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

3、读音:sāng yú

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图4

扩展资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故故事: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次年春天,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

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冯异率领西路军,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以上就是关于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松柏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桑榆为什么代表晚年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04日 15:33
下一篇 2023年10月04日 15:41

相关推荐

  • 细菌属于生物,细菌是生物 为什么

    本文目录1.细菌是生物吗 为什么2.细菌是生物吗 为什么3.细菌是生物吗 为什么4.细菌是不是最早的生物细菌是生物吗 为什么细菌是生物范畴内的微生物,属于生物。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

    2023-05-21
  • 过夜的蔬菜能不能吃?为什么?,蔬菜过夜能不能吃

    本文目录1.为什么隔夜菜最好不要吃2.为什么不能吃隔夜菜3.隔夜菜为什么不能吃4.蔬菜过夜能不能吃?为什么隔夜菜最好不要吃隔夜菜并不是放了一夜就叫隔夜菜,通常超过8小时以上的菜里面会产生有毒的成分。这是因为化学物质的反应而产生的亚硝酸。以下隔夜食物不能吃:1、绿叶菜隔夜最危险绿色…

    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