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东莞的风俗
东莞婚礼的风俗习惯
各处乡村各处例啊。东莞虽然不大,但是乡镇多,几乎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的,非常麻烦。至于包利市嘛,我们叫“做人情”,就随你与他的交情和他摆喜酒的地点而定啦。(其实如果不写名在利市封上,哪里有人知道是谁给的呢?)
东莞市春节习俗
【东莞观察-十二乐坊】“年廿八,洗邋遢”
【本义】
《金蛇狂舞》是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强向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引申义】
春节搞卫生,你千万不要想像成在屋子里乱倒腾。事实上,为了这最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不热闹才怪。
【坊谈】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做清洁还是很有乐趣的,看着自己打扫、收拾好的家,特别有成就感,不管多累都觉得舒心。而且,在清洁的同时,你还可以整理一些陈年的旧物,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清理掉一些不用的东西,再添置一些新的,有时候只是一些小装饰,就会让整个家焕然一新。而这些事情,钟点工是做不来的,他们只能帮你“清”却不能为你“理”。
其实很多家务都是举手之劳,以前我一两个月也请不上一回钟点工,洗洗晒晒、擦窗户拖地板,几乎什么都自己做。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所以,对有没有必要请钟点工做清洁,我的观点是,能不请就不请,但是,问题总有两面。一到年底,工作格外忙,眼看家里脏乱起来,又没时间打扫,这时候就会觉得大扫除是一种负担了。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还真不得不请钟点工帮忙。可不是这样嘛!要不节前的钟点工市场怎么这么火爆呢!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民间风俗素来“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传承相习而时相变,南北有别又东西各殊。东莞“掸尘”的习俗又是怎样呢?日前,记者就此专程采访了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铁文先生。张先生退休前在东莞市文化局工作,对东莞民俗颇有研究。
腊月十六开始大扫除
“旧时东莞,一般从农历腊月十六开始,就可以打扫卫生准备过年了。”张铁文告诉记者,腊月十六这天要吃未玛(未牙),未玛是指拜神用的祭祀品,如牛肉羊肉等,吃未玛之后,大户人家就给长工放假,这样大家才有时间打扫家里的卫生。
据悉,东莞人年前打扫卫生一般从打扫天花开始,然后是墙壁,打扫工具一般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主要是清扫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蛛网等脏物。还要清洗家具、衣被、打扫庭院卫生等,一般要忙到小年,即腊月廿三。
“腊月廿三就开始要祭灶了。”张铁文表示,祭灶其实也是搞清洁,按照民间传统,文官一般在腊月廿三祭灶,武官和百姓在腊月廿四,疍家在腊月廿五。
祭灶必须有男人完成,祭灶就是祭灶君(灶王爷)的像,像贴在灶口上方,男人要在灶君像的嘴上涂上麦芽糖,用麻骨做天梯,用甘蔗拜,好让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张铁文表示,之所以说祭灶也是搞卫生,是因为祭完灶后要换上一张新的灶君像,灶君像可以在街上买到,是木刻版印刷在纸上的。据说有些人怕灶君走时勾走自己的老婆,在换灶君像时还要在旁边杜撰上一张灶君婆的画像。
而一些比较难洗的零碎物品一般在腊月廿八这一天清洗。张铁文表示,东莞有句俗语,叫“年廿八,洗邋遢”,在东莞话里,烂塔是指一些小的零碎的东西,这些东西一般不经常清洗,比较脏。
女人洗头,男人剃头
打扫完屋内的卫生,就该搞个人卫生了。据介绍,在腊月十六之后,女人就可以洗头了。
“女人洗头很麻烦,也相当讲究。”张铁文表示,在他的记忆里,女人洗头一般要放在屋子都打扫完之后,否则,打扫屋子又会把头发弄脏。
据称,由于以前没有洗发水之类的东西,女人洗头一般都用茶夫粉,茶夫是做茶油剩下的渣,是有毒的,可以毒昏塘虱,像豆腐渣一样,洗涤效果很好。洗完头发后,没有结婚的少女就梳成两个羊角辫,结了婚的女子要把发髻编好,发髻有蝴蝶结、飞天、蟠龙、螺等造型,编起来比较繁琐。
相对于女人,男人则要简单很多。张铁文告诉记者,男人一般在腊月廿八之前一定要剃头,因为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的,否则,是会死舅舅的。
对于死舅这个说法,张铁文表示是有典故的。据悉,清政府要求汉人剃头,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张铁文称,大人洗澡一般在年廿八,而小孩洗澡则在卖懒之前。卖懒是让小孩拿着一个鸭蛋(广州一般用鸡蛋),插上线香到村外跑三圈,小孩嘴里还要唱卖懒歌:“卖懒仔、卖懒儿,卖俾广西王大姨。今日齐齐来卖懒,醒(明)朝清早过新年。”据说只要小孩子能把这个鸭蛋卖了就表示卖掉了一身懒惰,但是很多小孩都偷偷自己把鸭蛋吃了,回来告诉大人说已经卖掉了。
“卖懒在年三十,这一天一大早父母就会把孩子叫醒来,让孩子起来洗澡换衣服,然后去卖懒,而换下来的衣服,在这天洗过后,来年就给弟弟妹妹穿了。”张铁文说。
厕所不但要扫还要拜
据张铁文先生回忆,一般在年廿八还要刮锅底的烟灰。而神龛之类的,则是在未玛之后,一般都是由男人来打扫。“厕所神是个特例,厕所一般在除夕晚上打扫。”张铁文告诉记者,民间敬的厕所神叫紫姑,一般在年三十晚上打扫完厕所后,要在厕所插上蜡烛,上香拜厕所神。
对于那些养有家禽家畜的人家,打扫牛圈鸡窝,则在腊月之前。张铁文说,大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水都不能泼出去,扫把也要藏起来,不能让外人看到。
参考资料:南方日报
东莞地区春节风俗与楹联文化有关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东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东莞虎门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东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东莞过新年有哪些风俗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节日不管多少经过岁月依旧长存,中国人更有着一种“过年”情节。也许“过年”已成为延续的最好的传统。也是一年之中家人团圆的日子。如果你在东莞,不得不看东莞的过春节习俗。
腊月除夕前据悉,东莞人年前打扫卫生一般从打扫天花开始,然后是墙壁,打扫工具一般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主要是清扫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蛛网等脏物。还要清洗家具、衣被、打扫庭院卫生等,一般要忙到小年,即腊月廿三。腊月除夕前人们便忙碌置办各式年货:鸡、鸭、鹅、鱼、肉等;添置新衣饰;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除夕前一两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夜除夕夜全家围桌吃团圆饭,而后各式娱乐以守岁,是晚灯火不熄灭。
年初一年初一要说的就是祈福了,求神拜佛报保平安,其实年除夕夜就开始了比如“头柱香”新年第一柱香。
压岁钱压岁钱,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已婚的要给未婚的压岁钱。在东莞,如果你已婚,那就基本与收压岁钱无缘了。
春节禁忌春节禁忌,凡是“破”、“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字眼,都禁忌说出口;忌婴儿啼哭;忌讨债;忌办丧事;忌理发;忌吃药;年初一早餐忌吃荤……
东莞当地的东莞观音山就很火,每年都是挤爆观音山广场。人非常多,可见过年烧香逐渐成了莞人的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同时,当天也会向亲朋好友拜年,所带礼物无论多少,大桔是必不可少的,数量不可为奇数。
您可能也喜欢:2015年国庆为什么放7天?福州春节吃什么过节简述厦门春节吃什么2015年国庆为什么10号上班?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以上就是关于东莞春节习俗,东莞的风俗的全部内容,以及东莞春节习俗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